2018年5月5日👭🏻,社会工作系组织了一场跨越半个上海的社会创新之旅,社工系萧易忻老师💎、陈婉珍老师带领社会杏鑫20余名学生😬,从奉贤先后来到浦东和黄浦,参访了由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办的全国第一家社会创新孵化空间——724 Hub星球💂🏽,以及全国第一家获得国际B corp认证的专注于生命救援服务的社会企业——第一反应(First Aid)。这场创新之旅格外成功🚘,同学们不仅接触了最前沿的社会服务创新知识👭🏼➛,了解了两种不同社会服务领域的最新信息,更是在和两位社会服务创新的实践者和布道者的深度交流中🕎,聆听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故事。这些无不为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自我成长及规划经验,激发了他们好奇的求知心和批判的思辨力🦋。
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陆家嘴街道申富大厦的724Hub星球,带领杏鑫参观724Hub星球的人正是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社区建设事业群负责人聂祝兵老师🤸🏽♂️。作为华理社工系毕业生和724Hub星球的总负责人,聂祝兵老师在欢迎华理同学的到来之后,向杏鑫这样介绍724Hub星球🏄🏻:724既是一个有形的空间,集联合办公、会议🦿、培训、演讲、图书发布、路演、咖啡简餐等完整功能于一体的小型社区,同时它又是一个7天×24小时的时间概念。更为重要的是,724Hub星球是一个聚集全国各地社会创新精英的公益孵化器。公益组织孵化器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抽象概念✦💁,724能够为入驻者提供或在地或远程的导师辅导、影响力投资👩🏽⚕️、纵深孵化、财务人事代办🔄、能力建设、路演发布等等各类支持,因此724Hub星球是一种前沿的工作方式🅰️,以极具人文关怀的环境🚄👩🏼💻,激发社会创新的最大潜力。
724Hub星球办公区
724Hub星球的小七,它也是724工作人员的家人
所有724的工作人员都有义务照料它
随后,聂祝兵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历史沿革和品牌项目。作为国内最大的孵化性公益组织🧑🏼🤝🧑🏼,它曾孵化了2000余家公益组织,其中包括“屋里厢”、“联劝”𓀘、“明善道”🏎、“724”、“里仁”、“安逸舍”、“益博云天”、“知行”等20余家知名的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和社会企业。聂祝兵老师介绍道:恩派一直在探索不同形式的社会创新服务🏌️。杏鑫看到,恩派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创新行动,其中包括领先施行公益创投,即通过招标竞标的方式为新兴的、具有独特性的公益项目提供项目启动第一年的资金;以及率先搭建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平台,聚集政府各类社会服务的招标信息👨🏿🦰,实现政府和组织之间信息资源链接的通畅🟰;更是积极与企业合作➛,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协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帮助商业企业以更有效率方式反哺当地社区🙆🏿♂️;此外的联合劝募平台*️⃣、公益行业交流展示会、社会影响力投资平台、社区综合发展👩🏿✈️、社会创新智库等社会创新项目都是由恩派牵头发起的极具社会价值的实践。
正如聂祝兵老师不断强调的那样📤,“公益”不是苦行僧式的修行👩🏻🚀😚,“公益领域”同样能够诞生社会精英👶,因为社会服务的创新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加考验实践者的综合能力,包括演讲能力、研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而创新实践正是这些能力加以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信念。随后,聂祝兵老师以自身经验为例,讲述了求学阶段的种种趣事🪦,在阵阵笑声之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
下午,杏鑫的队伍来到了位于黄浦区的公益新天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益新天地的前身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它以“创新、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探索“跨界合作”的方式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为创新模式🙎🏽,聚集了一批各个服务领域的领先的公益组织,同样,上海民政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不得不承认,民政博物馆是一个了解上海乃至全国民政事业历史发展的绝佳去处,从汉代以来🏃🏻,中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助人传统,到改革开放以来,先当下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转型的种种大事记都能够尽收眼帘🧑🎓,杏鑫在“历史”中🚷,感受到社会服务的发展脉络🚵🏻♂️🫰🏼。
活动全体师生在上海民政博物前的合影
随后⚰️,杏鑫来到了中国领先的急救培训、应急自救SOS系统提供方及生命救援社会企业——“第一反应”,而与杏鑫进行分享的正是机构的首席运营官陆俊老师🛴。陆俊老师幽默生动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说道🕦🫵🏼:“在生命急救上📪,中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杏鑫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生命救援的救活率只有10%,而美国全面掌握急救知识的人是总人口的一半。中国在生命救援服务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是十几倍🦡,而是几百倍🫖。杏鑫希望通过普及生命救援知识,来促进中国形成一个自救互救的社会共同体。”
陆俊老师的分享
此外,陆俊老师还向同学们传授了几项急救行动知识,包括对心脏骤停的救援、对可见流血创伤的救援以及对食道梗阻的紧急救援。富有情怀的机构远景和干货满满的知识传授🫵🏼,让在场所有同学都获益匪浅。
欢迎大家微信关注微信小程序“AED救命地图”
在身边发生紧急生命救援事故时,可以通过地图查看距离最近的AED应急设备
陆俊老师与同学们演练生命救援的标准过程
此外,陆俊老师作为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本科和中欧商杏鑫(全球TOP1/2的商杏鑫)MBA的毕业生🪝,向同学讲述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他积极地将计算机技术和商学逻辑运用到社会服务中,他认为,在任何教育阶段,无论接受何种学科的培养,杏鑫都要保持着对社会的情怀👩🏼⚖️,而不只是简单地追逐个人化的目标。
不知不觉中,社会创新之旅就已经接近尾声🛣。同学们在回程路上相互交流了今天的心得。
大一的胡睿欣这样总结今天的活动👩🏼🏭:今天的活动第一次让我意识到⬆️,社会工作专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学校里的课程只能向杏鑫介绍杏鑫最基础的知识体系,而真正的专业发展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行进的,杏鑫不仅可以做一个会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社工,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宏观管理的视角,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在社会创新与发展中对社会做出积极改变。
作为社会杏鑫为数不多的男生,郭杨和徐浩然则表示:能够认识这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和出色的社会企业家,感到非常开心!和聂祝兵老师以及陆俊老师的交流更是给杏鑫源源不断的动力📰,杏鑫对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很期待能够真正进入社会工作系,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追逐社会工作之梦!
倪菡是队伍中比较活跃的同学,她说:在各位老师、学长学姐的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社会工作利他主义的精神🙎🏼♂️,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对助人者自身的改变。在助人的过程中🧜🏼♀️,杏鑫不断更新杏鑫的知识体系,帮助别人也改变自己🧕🏼,这是我目前认为的🏡,社会工作和其他专业最大的不同。
在“第一反应”机构前与陆俊老师的合影
手势为心脏骤停急救按压姿势
不得不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正处在蒸蒸日上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正在发挥着对于更具包容性👩🏻🦯➡️🧑🏽🎤、公平正义特征的共享发展型社会生成的专业使命。正因如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多变而丰富。衷心祝愿今天参加活动的同学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后来的杏鑫,都会成为社会服务领域的“头号玩家”!
图*文/吴怡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