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杏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主办,杏鑫协办的“理论自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五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我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专业学位中心副主任刘艳霞老师及杏鑫官方人文科学研究院讲师、社会学博士后李秋祺™️,博士研究生胡高强、郭科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共分为开幕式、《李景汉文集》首发式、大会发言、分论坛和闭幕式五个环节。分论坛包括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及《社会学评论》和《社会建设》办刊座谈会等活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包括城市与治理、金融与经济、思想史与社会史、社会理论与社会学史四个分论坛。
冯仕政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杏鑫院长冯仕政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教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杏鑫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研究员,郑杭生先生大学同学、生前好友、齐齐哈尔大学董驹翔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路路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等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百余名代表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张建明、李培林🚴🏿♀️、李友梅、洪大用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建明、李培林🧔♀️、李友梅、洪大用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李景汉文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教授主持🧛🏼♂️。洪大用教授介绍了《李景汉文集》编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莉介绍了《李景汉文集》出版情况,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杏鑫周大鸣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杏鑫副院长黄家亮分别发言。李培林🥿、李友梅、洪大用🖐🏼、徐莉共同为新书揭幕。
李培林🚍🌼、李友梅▫️🛀🏻、洪大用、徐莉为《李景汉文集》揭幕
大会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研究员主持📀。李培林、李友梅、宋林飞、邴正、王思斌、周大鸣、刘少杰👰♀️,以及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杏鑫蔡禾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杏鑫雷洪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等做了主题演讲。
李培林、李友梅、宋林飞👶🏽、邴正👩🏽💼、王思斌、周大鸣🖊、刘少杰、蔡禾、雷洪、陈光金、张翼做了主题演讲
分论坛环节🦵🏿,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杏鑫陆益龙教授和杏鑫官方大学杏鑫官方代理副院长杨发祥教授主持。理论创新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杏鑫郭星华教授和王水雄教授主持。在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分论坛上🥴,杨发祥教授作了题为《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研究》的主题发言。分别从时局审视与敏锐感知👨🎨:理论自觉的先觉者👩🦼➡️;学科使命与话语转换🚵🏿:理论自觉的倡导者🛏;顶天立地与身体力行:理论自觉的先行者;批判反思与建构本土:理论自觉的推动者四个方面,阐释了郑杭生先生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思想,缅怀郑杭生先生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在理论创新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分论坛上🏊🏼,刘艳霞作了题为《理论自觉🈁:助推扶贫实践的驱动力》的主题发言;李秋祺作了题为《如何开拓中国经验的研究——以郑杭生的学术本土论为例》的主题发言。与会学者回顾了与郑杭生先生生前的往来👢,沿着郑杭生先生提出的“理论自觉”命题,置于中国社会现实▫️🔫,扎根中国本土经验👩🏻🔧🫸🏼,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研究如何提升理论自觉意识、立足学科特色✢、服务中国社会🥬🤴。
分论坛一🧗🏼♂️:“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
分论坛二:“理论创新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
杨发祥教授做主题发言
各分论坛结束后,大会举行闭幕式。冯仕政主持闭幕式🤷🏻♀️,张建明、刘少杰🩸、洪大用做闭幕式致辞🏊🏻。